寻访川江唯一的女号子传人——《嘉陵江》创作手记41

2

寻访川江唯一的女号子传人

王南

有水的地方就有人,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在川江水运江湖里有一号人物,她的名字叫吴秀兰,她是现在中国唯一能领唱川江号子的女船工。





图片



川江号子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音乐奇葩,号子头被称为山水之间的吟诗人。其实,号子头的职业更多属于男性的主场,因为号子头不仅需要丰富的行船经验、出色的音乐才能和领导能力、优秀的应变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,而且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,他们必须具备强健的体力和良好的耐力。在川江这样的艰险航道上,体力劳动非常繁重,号子头需要能够长时间坚持工作。男性在这方面具备天然的生理优势,而对于女性却是不少的挑战。




图片




吴秀兰成为号子头的故事着实带有传奇色彩,对于这样坚韧不凡的女性,人们总会心生敬仰之情,我们摄制组正是带着这样的情感踏上了寻访吴秀兰之路。

经过多方打听,我们终于在重庆两江新区的银竹苑社区居委会见到了她,老人家身材矮小、头发花白,但精神矍铄、眼神坚定,她健步上前主动与我们摄制组成员一一握了手,并递上了自己的名片,一股江湖女侠的“大姐头”气息扑面而来。没错,就是这个感觉!


图片
图片


随后,我们去到了吴秀兰老人家,家中墙壁上挂满了她演出川江号子的照片。对着这些照片,老人家开始向我们娓娓道来。


图片


“我家5代人都是船生水养,父亲是老船长,平时主要在合川和重庆之间往返,运送粮食,1942年,我就出生在这条运粮船上。”

船上出生,船上长大,木船就是她的家。推桡、收放纤藤、看水路 、打二蒿、烧火做饭、洗衣服,从早到晚忙忙碌碌,练就出了一身好本领。

“嘉陵江上滩连滩,滩滩都是鬼门关,上半年来走一转,十船九打烂……”。嘉陵江下游多急流,木船上下水都要借助船工纤夫拉着走,号子头走在最前头,边走边喊号子,后面的船工要跟着帮腔,在统一的动作和节奏中,帮助船只平稳渡过险滩恶水。

吴秀兰就是在这样的号子声中一天天长大的,耳濡目染之下,竟然无师自通,等到年纪稍长,父亲就让她去前头喊号子。别看她是白白净净的小姑娘,声音却高亢嘹亮,还能游刃有余地根据水势急缓变调变奏,令人惊叹!

天赋异禀的吴秀兰很快就在江上喊出了名堂,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号子头。

上世纪70年代,嘉陵江上机动船代替了木船。90年代,纤夫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,川江号子也慢慢绝迹,乏人问津。吴秀兰只能搬到了岸上生活。水上漂久了,总感觉在地面上极不适应,她总是无比怀念船上的日子,心心念念着川江号子。

2006年,川江号子经国务院批准,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09年吴秀兰被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江号子传承人,自此,她终于再次找到了生活的动力和价值,一心致力于川江号子的传承事业,她收弟子,在学校讲学授课,又开始了忙忙碌碌的生活。


图片
图片


“我已经83岁了,我余生的理想就是把原汁原味的川江号子传承下去,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,决不能让它失传了”。


图片


文章分类: 嘉陵江
分享到: